昭政發〔2022〕2號
?
昭平縣人民政府關于印發賀州市
昭平縣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
?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直各單位:
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及自治區黨委辦公廳、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實施意見》精神,按照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聯合印發的《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試點工作方案》要求,為有序開展昭平縣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試點工作,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4·27”重要講話精神和對廣西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以建設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為核心,以滿足昭平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目的,以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為主線,厚植生態優勢,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綠色發展道路,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著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昭平”。
(二)基本原則。
堅持“兩山”轉化、綠色發展。堅持生態發展的底線,聚焦“生態昭平”建設,踐行“兩山”理念,大力推進生態產業化,促進昭平魚、昭平茶等生態農業與古鎮文化、長壽文化、休閑旅游的深度融合,堅定走好綠色發展之路。
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注重發揮政府在政策設計、創造需求、考核評價、監督管理等方面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建立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多元主體參與、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堅持立足實際、探索創新。充分發揮“山清水秀生態美,鎮古茶香人長壽”的生態優勢,探索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古村落生態旅游、生態保護補償、生態產品價值考核、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補償等多元化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堅持改革協同、高效聯動。強化試點工作與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綠色發展改革集成、生態保護補償、國家生態文明示范縣建設、鄉村振興等銜接,統籌協調整體保護和綜合治理、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推動各項改革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深度融合、高效聯動,保障試點工作質效。
(三)試點目標。
到2023年,昭平縣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及交易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初步建立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及結果應用體系、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初步形成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考核評估機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理論支撐體系,打造一批以黃姚古鎮等古村落保護和開發,藥食同源康養產業發展,昭平魚、昭平茶等生態農業產業化經營,林業碳匯項目開發及交易等為代表的多元化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為建成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打好基礎,為加快建設“生態昭平”、“和美昭平”、“富裕昭平”提供有力支撐。
二、重點任務
(一)夯實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基礎。
1.研究制定生態產品目錄清單。
區分本轄區內城市、森林、農田、草原、濕地等不同生態系統,建立物質產品類、調節服務類、文化服務類的生態產品分類體系。依托昭平縣自然資源統一調查監測和確權登記等資料,梳理各類生態產品的特征屬性,研究制定昭平縣生態產品目錄清單。
2.開展生態產品基礎信息調查。
以昭平縣生態產品目錄清單為基礎,開展昭平縣生態產品基礎信息調查,調查生態產品的權屬、數量、質量、結構、空間分布等,摸清昭平縣生態產品家底。
3.開展生態產品開發利用適宜性評價。
在昭平縣國土空間規劃“雙評價”、生態保護紅線劃定、“三線一單”等相關成果的基礎上,綜合分析生態產品保護情況、供給能力、價值實現潛力、市場需求、實現路徑等,科學編制昭平縣生態產品開發利用產業發展指引,為綠色產業發展提供依據。
4.探索開展生態產品動態監測。
探索按年度開展昭平縣生態產品動態監測,及時掌握生態產品各項屬性信息的變化情況。
(二)探索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及結果應用。
1.開展生態產品價值核算。
以昭平縣為生態產品總值核算區域范圍,圍繞不同生態系統類別,核算物質產品類、生態調節服務類、生態文化服務類等各類生態產品的綜合價值,量化昭平縣生態產品總值。
2.探索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結果應用。
在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等各類規劃和布局建設工程項目時,將生態產品價值納入考量范圍,以促進生態產品價值提升為目標優化規劃布局和建設方案。探索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結果在政府決策、評價考核、生態保護補償、綠色金融等方面的應用。
(三)推進生態產品供需精準對接。
利用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網絡平臺等大眾傳播媒介加大對生態產品的推介力度;積極舉辦昭平縣“全域杯”文化美食節大集市、“開年游賀州”主題活動、黃姚長壽馬拉松、昭平長壽節、中國水養產業會議論壇等生態產品推介會;積極參加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廣西好嘢”品牌農產品推介會等區內開放合作平臺及廣東國際旅游產業博覽會等國內外其他生態產品展銷平臺,推進昭平縣生態產品供需精準對接。
(四)探索多元化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1.推進古村落保護與開發。
(1)開展古村落原生態保護。加強對樟木林鎮古蓮村、新華村、樟林村義塘寨,鳳凰鄉太平村太平寨、鷓鴣村下鷓鴣寨,走馬鎮黃膽村羅旭屯、裕路村古鄧屯、黃膽村羅旭屯,鳳凰鄉美村村馬鞍山屯,黃姚鎮春甫村等10個村落的傳統建筑修繕及基礎設施建設,保護古村落的歷史底色。
(2)開發古村落生態旅游模式。一是深入挖掘黃姚古鎮生態旅游產品,依托古建筑資源和廣西特色旅游名縣、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平臺,從黃精酒、黃姚豆豉等“非遺”美食、紅色傳承、藝術底蘊、人居典范、民俗風情等方面深挖古鎮文化內涵,開發以“古鎮尋夢”為主題的古村落生態旅游產品,力爭將黃姚古鎮旅游區創建成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二是創新古村落開發的“入股分紅”模式,借助專業團隊的外力,以古村落的生態保護為前提,探索引入“入股分紅”等參與式股份制模式,明確入股條件和分紅細則,引導村民參與古村落生態產品經營開發并獲得收益。
2.打造藥食同源康養產業。
(1)強化土地資源要素保障。在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統籌考慮藥食同源產業康養發展需要,全面保障藥食同源康養產業用地供給,推動優質土地資源轉化為綠色產業發展根基。
(2)建設藥食同源產品種植示范區。扶持廣西華泰藥業等龍頭企業,開發“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采用“統一種苗、統一種植、統一技術、統一管理、統一收購”的辦法,實施道地藥材生產技術標準和等級評價制度,建設規?;?、產業化、生態化的藥食同源中草藥材種植基地。
(3)開發藥食同源生態產品。建設融藥食同源中草藥產品統一收購、初加工、質量檢測、貯存物流、產品深加工、外延新產品生產等于一體的藥食同源產品生產中心,以研發產品為導向,創新藥食同源植物在醫療、養生、保健方面的產品配方應用技術規范,創制美味養生湯方粥譜、藥用植物化妝品等藥食同源生態產品。
(4)建設藥食同源康養示范基地。依托昭平縣高負氧離子、“天然氧吧”的生態優勢,開展推進黃姚古鎮等特色養生養老小鎮、東潭嶺醫養結合示范區建設,打造優質空氣與生態康養和醫養結合的藥食同源生態產品應用示范基地。
3.開展生態農業產業化經營。
(1)壯大健康飲用水產業。依托紅石沖、石洞沖、黃洞沖、尋龍沖、平田村、百花灘等6條優質水系,重點推進富羅鎮甘甜泉天然礦泉水擴建、北陀鎮北陀礦泉水建設、文竹鎮七沖天然包裝飲用水建設、昭平鎮龍潭天然包裝飲用水建設、樟木林鎮樟木林天然飲用水建設、桂江飲用純凈水建設等6個項目,培育飲用水“百億元產業”,推出“功能水、養生水”等高端產品,擴大昭平山泉水和礦泉水市場份額,著力將昭平縣建設成為廣西生態健康飲用水產業基地。
(2)打造綠色農產品產業。開發設施農業、綠色農業和現代農業等發展模式,鞏固提升“桂江生態魚、香芋、有機茶葉”等特色產業的優勢地位。一是在“桂江生態魚”產業方面,探索以名優、特色、生態為重心的新型養殖模式,在仙回鎮、文竹鎮等地著力打造山區流水高產生態養殖區,在黃姚鎮、昭平鎮等地養殖基地推廣健康養殖模式,打造庭院漁業生產區。二是在香芋產業方面,示范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滴灌等一批高質高效、生態綠色栽培技術,推動香芋基地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認定和“圳品”認證工作,力爭將昭平縣建設成大灣區等大中城市的綠色食品供應基地。三是在有機茶產業方面,依托“中國有機茶之鄉”“中國長壽之鄉”等品牌優勢,推廣標準化茶園建設,全面普及綠色食品和有機茶標準化茶園管理技術,繼續提升“茶壽昭平”內涵。
(3)打造“生態農業+旅游”融合發展模式。一是推進“水產養殖業+旅游”融合發展,以桂江、思勤江的開發建設為重點打造濱水休閑度假長廊,發展昭平魚等一批昭平特色的生態“水產品”,推動休閑生態漁業發展。二是推進“茶產業+游旅”融合發展,依托“昭平綠”、“昭平紅”為主的昭平茶區域公用品牌知名度及故鄉茶博園等景區資源,推廣“昭平茶之旅”茶鄉旅游精品線路,打造茶旅養生、茶旅住宿、茶旅美食、茶旅景觀等休閑生態旅游產品。
4.提升生態產品供給能力。
(1)推進礦山生態修復。重點在黃姚鎮、樟木林鎮、富羅鎮、馬江鎮、五將鎮、昭平鎮等礦山地質環境重點治理區開展礦山生態修復,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礦山生態修復項目投資、設計、修復、管護等全過程,圍繞生態保護修復開展生態產品開發、產業發展等生態化利用活動。
(2)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重點在昭平縣黃姚鎮羅望村、風立村、崩江村、黃姚街村共4個村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程,推進農用地整理、建設用地整理和鄉村生態保護修復,優化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強化自然資源要素保障。
5.開展林業碳匯項目開發及交易。
依托昭平縣豐富的森林資源,在富羅鎮、黃姚鎮、馬江鎮、木格鄉、文竹鎮、五將鎮、昭平鎮、走馬鎮等8個鄉鎮和大腦山林場、富羅林場、東潭林科所等2個林場和1個林科所,開發碳匯林項目。通過實施森林撫育措施、造林活動等,調整森林結構,提升森林質量,增加森林蓄積,提高林地生產量,增強項目區森林生態系統的碳匯功能,產生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的碳匯量(減排量),為林業碳匯市場提供高質量碳匯產品,探索開展碳匯造林項目碳匯信用的市場化交易。
(五)探索拓展綠色金融支持。
探索以發行企業生態債券等方式,拓寬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資金渠道,募集資金投放于生態保護與修復、生態產業化發展、生態保護補償等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重點領域,加大金融支持綠色發展。
(六)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1.探索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分配方式。
依法依規統籌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領域轉移支付資金,支持基于生態環境系統性保護修復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程建設,建立健全昭平縣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補償機制。
2.探索開展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相關理論研究。
綜合考慮不同森林生態系統的生態環境質量、生態產品供給能力、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結果等,探索開展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標準動態調整的理論研究,為進一步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標準提供資料參考。鼓勵和支持依據桂江流域(昭平段)出入境斷面水量和水質監測結果探索開展橫向生態保護補償辦法的理論研究。
(七)探索建立生態產品價值考核機制。
在本轄區內開展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評價與考核工作,編制《昭平縣“十四五”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評價與考核工作實施方案》,力爭將農產品主產區的功能定位調整為全國重點生態功能區。
三、工作安排
(一)編制實施方案(2021年10月—12月)。
由縣自然資源局組織編制試點實施方案,落實試點要求,明確試點總體目標、重點任務、責任分工等。于2021年12月初形成試點實施方案并征求有關部門意見;于2021年12月底前將試點實施方案報送至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備案。
(二)啟動實施(2022年1月—8月)。
按照試點實施方案組織開展各項試點工作,于2022年8月底前編制形成《賀州市昭平縣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試點中期評估報告》,報送至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備案。
(三)深化提升(2022年9月—2023年9月)。
繼續深入推進試點任務,把握試點工作的重點,突破試點過程中的難點,確保試點工作取得實效,著力打造具有昭平特色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四)驗收總結(2023年10月—12月)。
全面梳理試點實施成效、存在問題等,歸納提煉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主要路徑等試點成果,編制形成《賀州市昭平縣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試點工作總結報告》,于2023年10月底前報送至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并請求試點驗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建立由縣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縣自然資源局主要負責人為副組長,昭平生態環境局、縣發展改革局、縣文旅局、縣經貿局、縣交通運輸局、縣財政局、縣住建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投促局、縣統計局、縣林業局、縣水利局、縣衛健局、縣市場監管局、縣鄉村振興局等各部門分管領導為成員的昭平縣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試點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各部門工作責任,統籌協調各項試點任務實施,及時研究解決試點重大問題,保證試點工作取得實效。
(二)落實經費保障。
各有關部門積極向上爭取資金支持,對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生態保護補償、生態產品價值考核及古村落生態旅游等多元化路徑探索等方面重點任務予以經費保障。引導社會資本以自主投資、與政府合作、公益參與等模式參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試點工作,拓寬試點工作融資渠道。優化和整合各類資金,加強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三)加強智力支撐。
借助外力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試點工作注入新動力,積極尋求自治區及賀州市層面相關領域企事業單位、科研機構、社會團體等智庫的理論和技術支持,強化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領域專業人才培養,加強區內外合作,高質量推進試點任務實施。
(四)深化評估總結。
堅持邊推進、邊總結、邊推廣、邊深化,適時對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試點工作進展情況、實施成效等方面進行評估總結,形成試點中期評估報告、總結報告,深挖典型,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昭平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試點經驗。
?
?
?
?
?????????????????????????????????????????????????????2022年1月28日
(此件公開發布)
解讀